|
吴冠中和李政道“白首起舞” |
|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0912 更新时间:2012-02-06【字体:小 大】 |
|
|
|
吴冠中和李政道“白首起舞” 时间: 2011-06-26 14:37:50 来源: 人民网 简介 发表评论>> 关键词: 李政道 物之道 艺术情感 白首起舞 抽象 内容摘要: ▲ 2006年11月,吴冠中与李政道于“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期间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两只小狗▲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墨花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内书“新年带来新希望”
吴冠中以身体的行动作画实验
李政道创意的《物之道》
▲ 2006年11月,吴冠中与李政道于“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期间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两只小狗
▲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两只小猪
▲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猴与蝴蝶
▲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彩蛇
▲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画面是墨花
李政道寄给吴冠中的贺年卡,内书“新年带来新希望”
▲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吴冠中与李政道于“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
叶荷 笔名燕子。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任中国文化报社编辑、记者,传记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等职,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诗歌、小说曾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文汇报等报刊。著有《画与诗》(为吴冠中画配诗)。执笔《吴冠中百日谈》。主编《吴冠中文丛》(七卷本)、《吴冠中画语录》《吴冠中自选速写集》等。主编的作品曾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编者按:今年6月25日,是吴冠中先生辞世一周年,特编发此文,以志纪念!
吴冠中先生和李政道先生相识,是在他们的晚年,他们“白首起舞”,联手倡导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加强时代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文化观,从中感到很大的喜悦和新意。
正如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所言,他们的友谊、演讲和相互呼应,本身就是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精彩范例。艺术和科学紧紧握手了,人类的精神活动就会上一个台阶。
同一个心愿
1995年及1996年,吴先生为李先生主持的科学学术会议分别创作了《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和《流光》两幅主题画。他们共同主持了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研讨交流与展览活动,时间分别在1996年5月、2001年5月、2006年11月。
吴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已在呼吁,对艺术的形式美、抽象美的分析要用科学的解剖刀。美是可解剖的,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认为绘画中的色彩、虚实、繁简、对称非对称、对比、几何形、错觉、节奏、韵律等内容已不再神秘,这些基本常识像科学知识一样完全可以理解、掌握,可以活学活用,使人们对艺术的了解更为透彻。
在创作实践中吴先生感悟到艺术与科学的邂逅。为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他曾在清华大学主办的艺术与科学研讨会上谈到自己的一次创作经历,他想通过写“曲”字来展示“曲之美”,表现字义与字形间的亲密关系,可是写了许多都不够“曲味儿”,后来,他在“曲”字中间多加了一横,凭空添了一条腰带,曲之意味反而油然而生。他将这个自造的字挂在墙上,来客进门无不念曲,竟没人发现是错字。他说:错觉是艺术之母!这个说法应该由科学的分析来得到承认。
艺术家的感性打动了科学家的理性,有趣的一幕出现了,首先演讲的李先生再次走上讲台,李先生风趣地说,吴先生的一番话“打到了”他心里,因为物理学在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现象,正是由于“错误”的突发奇想才发现了新物质。全场观众对这意外而奇妙的插曲报以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
推翻成见,创造未知;创造精神、创新思想是他们共同的源头活水。使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树立科学文化观,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诞生了两件新颖的雕塑作品,李政道先生创意的《物之道》和吴冠中先生创意的《生之欲》,它们曾左右对称摆放在中国美术馆展馆大门口,仿佛艺术与科学国际展的门神、护卫。科学因艺术情感的介入更富有创造性,艺术因汲取科学智慧而焕发新意。
之后,吴先生到香港展画时,受邀参加香港城市大学一个实验,他在黑暗的屋子里活动,类似作画,是以身体的行动作画,屏幕上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抽象画面,真是超乎象外,他切身感到艺术的拓展与科学发展紧密联系。他希望“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工作者及早补上这一课,他们的起点和进步,就会比我们高得多、快得多”。
李先生在科学道路上总结出“抽象”法则,他感到科学是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应用就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这与吴先生“狠抽大自然中美感因素,强调且把握住美感结构和意境”的创作思路不谋而合。他们的契合缩短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李先生晚年对“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与思考,以及“天外有天”等观点的提出,予吴先生启迪,吴先生反复创作《裂变》《天问》《空舞》等作品,凝结着他对宇宙精神的追问。
艺术与科学之间架起桥梁,使心灵与自然的沟通有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吴先生感谢李先生率先倡导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他游走其间……
回想两位白发老人同样呕心沥血,攀登在艺术与科学的小径上,他们的共鸣胜于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
真性情
吴冠中先生一直保留着李政道先生给他寄来的贺年卡,并告诉我他格外珍惜!这是特殊的贺卡,每张贺卡都有李先生的新画。
1998年是四朵墨花,墨花团团,素叶尖尖,右上书写两字“春意”,落款“政写”,内页写有“冠中兄嫂:新年快乐。弟政道”。2001年是柠檬黄的彩蛇,盘成网状的彩蛇吐着芯子,在疏朗的草叶间起舞,仿佛舞动着水袖,内页书:喜迎新千载。2004年是一只大猴和一只小小的蝴蝶,贺词也带着画韵“冠中兄嫂:新年带来新希望。”2007年是两只迎新的猪,一大一小对语,充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趣。最让吴先生叫好的是2006年李先生画的两只狗,吴先生说“他画的两个狗非常好,画得很有意思,品位很高。狗年有多少人在画狗啊,有那么多狗画得多丑啊,狗年又是狗的丑年,给它出丑的,唉。他的狗画得很有格调,确实不错。”在画面的空白处,李先生写了三个字“学黄胄”,吴先生大为感慨:“我觉得他因为看过黄胄画的狗,受到启发了,顶多受到启发了。他也画狗,其实他的画同黄胄的完全两码事,他那个狗同黄胄的狗完全不一样,是他自己的感受,很新颖,他却说学黄胄,这种谦虚心态啊,不沾一点人家的东西”。
2007年李先生出版了画集,吴先生欣然作序“头年那只稚气的猴子还攀在我的书架上,翌年又投来一个破壳的蛋,三只洁白的小鸡已活跃于人间大地,引得人人欲伸手轻轻爱抚。忙碌的科学家,抽出宝贵的时间画个动物,尤其是动物的幼小者,他着眼于幼小与稚嫩,是生命之发端,是人类认识宇宙之始初,是生命的苏醒……”在吴先生看来,点、线、块面、曲、直、奔驰、紧缩,这些画家的专业之技,却正是科学家眼中的自由法则,科学家在无法之法中表现了对象的生动体态及情之所钟。
吴先生在绘画之余著文,他自称美感的变种,李先生在科学研究之余作画,吴先生认为“实缘于对真与情深度的爱”。都是性情使然。
他们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在这个理想里面,我们发现都凝聚着情感,都有一个基本的创新的动力。我们都是在做工作的人,所以我们俩在我们的领域里,有失败有成功,都有,我们发现有个共鸣,我觉得这个共鸣是非常可贵的,而这个共鸣并不是光属于吴先生,也不是只属于我,是属于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李先生这样说道。
李先生提出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共性是人的感情。吴先生也认为作品要留下来,必须有感情的共性,不仅是古今的共性,中外的共性,这个感情非常重要,但不是重复别人的感情。他打比方说,文艺复兴时代很多画家了不起,留下的画却不多,当时技术上的水平不一定差得很远,起决定因素的是感情,哪个感情强,感情有独到的东西,能留下来。美术史上,中国画家也是千千万万,八大山人的留下来了,石涛的留下来了,却有好多作品留不下来,为什么?留下来的,有独到的感情,感情的独立,发挥了创造性,凡是美术史上留下来的都具有独创性,也都是冒险探索出来的。发展到现在,新时代的冲击波不会把人的感情完全冲掉,相反,在艺术上利用新材料手法,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我们抓住一点就是真实感情,艺术家站在这个立场上,不管用什么手法来创作,只要表达自己独有的感情,有所发现和创造,丰富人类的情感与智慧,就是推不倒的。为技法而技法,那可能就推倒了。
两位先生倡导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仿佛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看清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并使我们对自身生命、对大自然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刻,增长智慧,真正开启时代创造的新风。
他们“白首起舞”,清影留人间!
|
|
|
发布人:admi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