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眼就能成天才》出版 |
|
点击数:10615 更新时间:2014-06-05【字体:小 大】 |
|
|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看一眼就能成天才:李兆顺右脑潜能激发画 / 李兆顺著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3
ISBN 978-7-80249-951-5
Ⅰ. ① 看… Ⅱ. ①李… Ⅲ. ①智力开发-通俗读物
Ⅳ. ① G42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4)第 024212 号
看一眼就能成天才:李兆顺右脑潜能激发画
作 者:李兆顺
策 划 人:李 瑞
策划编辑:刘 颖
责任编辑:黄 喆
封面设计:朝圣设计
版式设计:九章文化
责任审读:书 辰
责任印制:吴建新
出版发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印 刷:三河市南阳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2014 年 5 月第 1 版
印 次:2014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开 本:787mm×1092mm 1/16
字 数:60 千字
插 图:161 幅
印 张:12.5
书 号:ISBN 978-7-80249-951-5
定 价:68.00 元
服务热线:010-58301130 工商联版图书
销售热线:010-59231628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地址邮编:北京市西城区西环广场 A 座
:19-20 层,100044
Http://www.chgslcbs.cn 凡本社图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
E-mail:cicap1202@sina.com(营销中心) 请与印务部联系。
E-mail:gslzbs@sina.com(总编室) 联系电话:010-58301130-8012
看一眼就能成天才
2
从艺术与学术本身出发,思考和解决艺术与科学关系互融的本位问题, 特别是对艺术视感的本体问题的思考,已超越了画家所涉及的内容。 他特别推崇老师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技巧应让位于思考”。所以他 的艺术历程不是追求某种艺术技巧、某种艺术“功夫”的过程,而是 不停思考和实践科学的过程。
他进行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创立的右脑激发画,巧妙地将色彩 心理学与脑科学结合在一起,可谓绘画创作的一大创举。作品充满 情趣,可以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放松、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有 很好的解压和护眼的功效。在他的倡导下,学生教材将由白纸黑字 改为黄纸绿字,从而能更好地保护视力。他的作品为教育服务,既 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右脑潜能激发,更具有一定的视觉审美价 值。以简洁、轻快的笔法、色彩与形式节奏的精巧处理,尤其是对 色彩和点线节奏的敏感,确实是他艺术上的优胜之处。特别是将西 方丰富的色彩关系与现代科技互融,应用于右脑潜能激发,更是一 种标志性的特色。
当代画坛中如他这样既长于科学又精通艺术应用和普及工作的少 之又少,他认为是艺术给予了科学创新发展的灵感,而科学又给予了 艺术创新发展的内动力,就好比一个人行走的双腿,缺一不可。
他的创作手法超越常规,不按当时流行的写实路子走,多夸张。 大凡带有探索性的新东西出现,总少不了质疑,对他的画赞赏和非 议者都有之。他一直行走在探索与创新的道路上,他把绘画看做抒 情、写意,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地观赏,娱人娱已,达到“以神写 形”。
推荐序
3
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 喜欢用纯光谱色作画,善于运用色彩的互补对比,借此表达自己内心 的情感。他十分注重绘画创作的即兴性,往往在胸无成竹的情况下自 由发挥。他的作品不是为了模仿表象,不表达政治内容,不论道说教。 而是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重新创造美好世界。
他的作品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律动,这种韵律并非自然界所固有的,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通过黑、白、灰表现点、线、面、节奏的激情。 这类似于音乐创作——作曲家被某种事物感动,创作出以这一事物为 标题的作品,但作品的核心并非这一事物本身,感动我们的是作曲家 创作、组织出来的音响、节奏和旋律,他的作品吸引我们的不是他在 画上再现了自然的客观形式,而是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活力和色彩组合 的交响。
他不同于所谓“传统”的画家,在创作上具有广阔的自主空间, 这是上下求索、东寻西找之后得到的自由,他与那些“传统”画家之 间的差异在于他要越过传统图式、程式、笔墨去追求由视感作用的文 化精神自然生发的感情境界。
他拥有自己的艺术传统观,他不但放弃了各种皴法、描法等中国 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程式的表相,也不采用诗、书、画、印结合的创作 方式。虽然在技巧、章法上远离传统绘画形式,但在艺术精神上却是 与历代大师们灵犀相通。在他看来艺术创新不能“新壶装老酒”,必 须要广泛吸收多方艺术的营养,要创造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走向世 界。
他虽然不崇拜传统笔墨程式,却最能发挥水墨和色彩语言的多样
表现性,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出了具有科学、艺术精神 的作品,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术的道路。
他以其作品证实了他的理念,并得到更多的人共鸣。
▲▲作者与王玉良教授研究右脑激发画
世界的节奏和韵律,传达艺术之美、自然之和谐,观者在得到审美享 受的同时,可以达到激发右脑的实际功用,在更高的层面感悟到生命 的吟诵。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讲,欣赏右脑激发画会不知不觉地用 到自己的右脑,长期观赏,在得到艺术审美提高的同时,不仅能够提 高记忆力、理解力,更为重要的是以右脑的生理条件为左脑的学习负 担解压,具有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重要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钻研和推介,“兆顺右脑激发画”目前已经有了 一定的认知度。“春风教化树无悔,瀚海恩情草常念”。在精彩纷呈的 艺术海洋里,我和右脑激发画能够扬帆启航,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大师们的指点和支持。在我从事艺术与科学结合实践的道路上,有幸 得到三位大师的指引,让我更坚定了投身右脑激发画创作的信念。
吴冠中先生于我师承之恩深切,他是指引我进入艺途的明灯。我在清 华美院学习、做访问学者时,曾得到吴冠中、杜大恺等多位大师的教诲 与指引,吴冠中先生也是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倡导者,正是在他的指导下, 我走上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并学习到了很多绘画方面的思想 和技法。先生曾说,“无论 是油画、墨彩或是运用别 的任何工具,年轻的一代 对中西融汇问题比我理解 得更深刻,他们的成就已 经超过我了。我属于摸石 头过河的一代,他们属于 建桥的一代。”在先生的指
▲▲聆听吴冠中先生指教
导下,我一步一步创立了右脑激发画,受到恩师的赏识。先生为鼓励我, 曾挥毫题字:“王维是文人画的首创者,兆顺是自然科学画的开拓者。”
与李政道博士的结缘更坚 定了我在艺术与科学融合领域 探索的信心,明确了方向。李 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 币的两面,是一个统一体,工 作 与 生 活 则 是 一 个 人 的 两 面, 也是一个统一体。只是,我没 有时间去发展业余爱好。但是, 为了使自己的心情愉快,松弛 一下紧张的工作,我有时间就喜欢画画、听音乐、读文章。”“科学和 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 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表现。”李政道为我题词: “融合科学与艺术,发展世界之和谐”。
▲▲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物理与艺术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题字
李岚清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篆 刻、绘画艺术家,更是一位全脑激发的倡导者。李 岚清深入到基层调研视察时指出:“我们很多的应 试教育激发的是左脑,实际上大脑左半球是辅助 的,右半球是主要的。深层次的思考、深层次的创 意、深层次的记忆、永久性的记忆靠右脑,而我们 恰恰忽视了右脑的激发”,他在了解到我的右脑激 发画后倍加赞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 价,并欣然题词:“李兆顺右脑科学与艺术”。他的 肯定给了我很大激励,在艺术与右脑科学结合这一 创新领域,我将始终坚守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探 索,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李岚清为作者题词
C O N T E N T S
目 录
上篇 神奇的大脑
一、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 3
1. 你必须了解的 4 种大脑常识............. 3
2. 大脑潜能研究方向的变革................. 6
二、全脑激发的天才们............................. 11
1. 记忆力超群的天才......................... 11
2. 想象力非凡的天才......................... 13
3. 右脑思维发达而长寿的古代皇帝们.... 15
4. 各学科的“怪才”........................... 15
三、未来是全脑时代................................. 18
1. 全脑激发,先要重视右脑潜能激发.... 18
2. 再不重视右脑,你就被淘汰了........ 21
3. 社会大环境下的全脑趋势............... 22
四、绘画激活右脑.................................... 26
1. 绘画的功能................................... 26
2. 欣赏抽象画激发右脑潜能............... 31
五、右脑画激活右脑潜质.......................... 34
1. 为什么右脑画能激活右脑............... 34
2. 右脑激发画的作用......................... 36
3. 右脑激发画的衡量标准.................. 38
4. 养成看画的习惯............................ 39
5. 如何使用右脑激发画...................... 39
六、新媒介发挥右脑功能.......................... 41
1. 电子图像的展现............................ 41
2. 视频的功能................................... 44
下篇 右脑潜能激发画
一、右脑激发画欣赏入门.......................... 49
1. 蓝色——心理镇静剂...................... 49
2. 绿色——人眼最适应的色光............ 72
3. 黄色——柔和而温暖...................... 93
二、右脑激发画欣赏进阶........................ 104
1. 具象画........................................ 104
2. 意象画........................................ 116
3. 抽象画........................................ 131
三、右脑潜能激发与实践........................ 157
1. 动手做........................................ 157
2. 动手画........................................ 159
3. 动手写........................................ 163
4. 用心听........................................ 166
5. 实用的视觉艺术.......................... 167
四、名家名作与激发右脑潜能................. 170
后记:名师点评李兆顺右脑激发画的新意境....181
附录: 右脑潜能激发画示范基地校长与 各界名人题字................................185
大脑所有神经元的细胞膜全部铺展开,能覆盖 4 个足球场。
大脑皮层厚度仅约为 2 ~ 3 毫米,总面积却达到 2200 平方厘米, 分布着大约 140 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的作用是接收、储存信息。如果 用图书册数作单位来计算的话,大脑皮层可容纳 1000 亿册图书的信息。
电脑相当于人的左脑 ◆ ◆
人的左脑其实就像一台电光化学的电脑,它接收、储存和传输信 息是通过电光化学的网状系统完成的。这几乎与电脑通过电线和电路 传送数据是相同的。上千亿个神经元之间通过发出微小的电脉冲相互 交流,对人体运动幅度大到奔跑、小到抬眉的一举一动“发号施令”。
左脑与电脑相似的地方还有它也是一个数据处理机。它最了不起 的功能之一,便是能够从它的“记忆银行”中取出所需的事实和想法,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些完全新的东西。
◆◆ 大脑里面有生物电活动
1857 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 科学工作者理查德·卡顿(Richard 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 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 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受 到 重 视。1924 年, 德 国 精 神 病 学 家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才 真正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1873 ~ 1941),德国精神病学家
上篇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 表现,大到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人体也同样广 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人脑无时无刻不 在产生脑电波——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
现代科学已经可以用电子扫描 仪精确地检测出脑电波,经研究 证实至少存在 4 个不同的脑电波波 段。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 1 ~ 30 次 之 间, 可 划 分 为 4 个 波 段, 即 δ(1 ~ 3Hz)、θ(4 ~ 7Hz)、 α(8 ~ 13Hz)、β(14 ~ 30Hz)。
心理活动其实是“脑理活动” ◆ ◆
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大脑产生的。那为什么不叫“脑理活 动”,而叫“心理活动”呢?这是因为从古人开始就有一个认识误区, 当时人们认为,只要有心跳,就有思维活动,所以把思维活动称为 心理活动。几个世纪以后,学者发现脑血管意外的人,即使心脏还 在跳着,但是不能说话,没有思维活动。所以学者又得出结论:大脑 是思维活动的物质本体,但“心理活动”一词沿用已久,就没有改 为“脑理活动”。
▲▲脑电波
2. 大脑潜能研究方向的变革
19 世纪“左脑优势”受追捧 ◆ ◆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 化。社会各界重视人类大脑潜力的激发是从 19 世纪开始的。
大脑分成左右两半球——这个概念来自科学家们对失语症的研究。 早在 1836 年,法国神经病学家马克·戴克斯 ( Marc Dax)就注意到他 的失语症病人中有 40 名以上的患者左半脑都有损伤,并做了详细的记 录。25 年后,马克·戴克斯的儿子古斯塔夫·戴克斯(Gustave Dax) 把这份记录发表在刊物上。
1861 年,法国神经病学家保罗·布鲁卡(Paul Broca)对一位失 语症患者进行了遗体解剖,该患者能够断断续续地发音,但不能组成 有意义的语言。解剖发现该病人大脑的左半球额下回部有损伤,后来 大脑的这个区域被命名为“布鲁卡区”。
1873 年,德国生理学家卡尔·温尼克(Carl Wernicke)发现,大 脑的左半球颞叶后部区域受损的患者,无法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甚至 完全不能分辨语音。这个区域被后人命名为“温尼克区”。
上述这些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左脑优势论”十分追捧,认为“左 脑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
◆◆ 20 世纪流行“左右脑分工”
20 世 纪 50 年 代,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理 工 学 院 的 罗 杰· 沃 尔 科
特· 斯 佩 里(Roger Wolcott Sperry) 带 领 的科学家团队对被切除胼胝体的癫痫病患 者进行了研究。胼胝体由大约 3 亿条神经 纤维构成,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当这些神 经纤维被切断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斯佩里团队设计了一种精巧的测试装 置,有左右两个显像屏幕,但是两块屏幕 上出现的视觉信息(字)只能到达对侧大 脑半球。实验中,斯佩里仅向被试者左眼 (右脑半球)闪过一张自行车的照片。当被 问到眼前看到什么的时候,受试者的回答 是:“什么都没看到。”斯佩里团队成员认 为,语言中枢所在的左脑半球没有收到视觉信号,因为连结左右脑半 球的胼胝体被切除,因此无法从右脑半球获得信息,也就是说,“看见” 自行车图片的右脑半球不具有用语言来表达刚刚看到的信息的功能。
不过,奇怪的是,右脑半球虽无法诉诸语言,却能指示它控制的 那只手画出看到的自行车。斯佩里团队又进行了相关研究显示,右脑 半球还能够通过触觉来指认看到的物体。右脑看过图片之后,受试者 总是说“没看到什么物体”,却能通过触摸准确无误地选出刚刚看到的 一支牙刷或是一把汤匙。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斯佩里团队持续对切除胼胝体的癫痫病患者 做了大量研究,进行了数百次实验,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脑具备 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斯
罗 杰· 沃 尔 科 特· 斯 佩 里 ▲▲ (Roger Wolcott Sperry, 1913 ~ 1994),美国神经心 理学家
佩里认为,左脑负责逻辑思考,表达语言;右脑则负责构建艺术,能敏 锐感知图像和空间。
1981 年,斯佩里凭借“左右脑分工理论”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诺 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推翻了“左脑优势论”的传统观念,并且让“左脑、 右脑”成为日常用语,用以称呼不同的技能以及擅长不同技能的人。
自此后,左右脑分工的观点开始在脑科学专业领域之外全面流行 起来,不仅流行于教育、心理、管理、文学、艺术、科学等众多学术 领域,也频频出现于大众媒体、电影、电视中,成为创造商业利润、 追求名望的手段。
人们在风靡全球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庞大的“左右脑潜能 激发的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完全以不同的方式 进行思维,左脑是语言的脑,是阅读、记忆、书写和逻辑思考的脑, 演绎推理、抽象思维、数学运算、形成概念的能力较强;右脑有许多高 级功能,诸如形象的学习和记忆、图形识别、几何学方面的空间感觉, 是音乐、美术、空间知觉的辨别系统。因此,左脑也被称为理性的脑、 知识的脑,右脑也被称为感性的脑、创造的脑。
20 世纪末趋向“双脑协同” ◆ ◆
“左右脑潜能激发的教育理论”并没有流行多久。1982 年,斯佩 里本人在《科学》(Science)上撰文“大脑半球割裂后的影响”(Some Effects of Disconnecting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告 诫 人 们“ 左 右 脑的分法是一个很容易滥用的观点”。1985 年,斯佩里团队的另外 一位研究员加扎尼加博士也在《社会脑:发现思维网络》(The Social
奥地利近代著名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4 岁时就可以帮爸爸 的朋友调准小提琴的音,7 岁时偶然听到一首秘不外传的宫廷音乐,回 家后便完整地抄在了乐谱上。
法国近代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是一个酷 爱读书,有惊人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能很准确地叫出自 己军队中每一位士兵的名字,能如数家珍般说出法国海岸每一门大炮 的口径和安放位置,常常能随时指出下级报告中的细节失误;他能在一 天内读完 20 本书,出门在外也总是让随从带几十箱书供他阅读,有一 次书被俄军抢走了,他竟然能够凭记忆 列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丢失的书籍。
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记忆力也非常惊人,他可以将法 国著名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一千二百 行史诗》只字不差地背下来。他能流利背 诵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台词,上学的时候, 当老师在讲课时引述《奥赛罗》或者《哈 姆雷特》出现差错时,他马上指出来并进 行校正;在剧院看演出的时候,他默诵台词时一张一闭的嘴形,经常分散台 上演员的注意力。
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上小学时,被安排参加演出《黑 色喜剧》,有一段长达 3 页的独白连老师都觉得很难,但盖茨在演出时竟
▲▲温斯顿·丘吉尔爵士 (Winston Churchill,1874 ~ 1965),英国 政治家、演说家
然一字不落地背诵了下来;还有一次,为了能与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到西 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原来对《圣经》内容不太 熟练的盖茨竟然将《马太福音》5 ~ 7 章的全部内容都背了下来。到现在, 很久不亲自写程序的盖茨仍然记得计算机 BASIC 语言的上百条编码。
美国投资家沃伦·爱德华·巴菲特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 奇记忆力,小学五年级那年,巴菲特就曾背诵 1939 年版《世界年鉴》, 能一一背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数。上大学时,每学期刚开始就把课本全 部读完,轻轻松松地成功应付课业。至今,他仍然可以记起他公司几 十年前投资的年销售额及其他财政状况细节。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记忆能力不断有新的认识。研究表明, 人类的记忆容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巨大的记忆潜能却远远没有被 利用。只要稍加训练,人人都可以是超级记忆大师。
2. 想象力非凡的天才
天才之所以称为天才,总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天才其实都是 会运用右脑的人,他们都善于形象思维、图像思维、声音思维,他们 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都是 右脑声像思维功能的表现。
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电科学领域里和爱迪生并 称“天才”。特斯拉从童年开始,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受到一种奇 怪现象的折磨。特斯拉说:“往往在遇到强烈闪光时,我眼前便出现各种 影像。这些影像都是我实际看到过的事物和场合的影像,而不是我的臆 想。如果有人对我说出一个词,那么这个词所示意的物体影像,便在我
看一眼就能成天才
14
的眼前生动地浮现出来,有时候我都无法分 清,我看到的究竟是否真有其事。每当夜深人 静之时,以前见过的丧葬或者别的恐怖情景, 便在眼前活灵活现地涌现出来。”
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小时候非常 聪明,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似 乎永远闲不住,而且心灵手巧,不是画画, 就是弹琴,还时常给弟弟妹妹做一些玩具。 17 岁的时候,伽利略进了著名的比萨大学, 学习医学专业。伽利略不喜欢医学,所以很 少上课,但是一来上课就会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让教授们应接不 睱。相对来说,伽利略更喜欢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而比萨大学的 图书馆藏书丰富,为伽利略的学习提供了不少便利。伽利略想象力十分 丰富,为了深入理解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经常沉浸在对物理现象、天文 现象的幻想中,他父亲曾经说过:“他能够看到妙不可言的现象,听到 人所不闻的声音”。
“想象力就是一切”这是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Andersen)的名 言。从小母亲就常常给他讲“一千零一夜故事”、“拉·封丹寓言故事”。 他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常常沉溺于幻想中,他的许多童话故事 就是他梦境的描述,飞鸟走兽、花草树木,在他笔下都被赋予了鲜活 的灵魂,丑小鸭、海的女儿、野天鹅、夜莺……这一个个奇异动人的 生命让无数人着迷。
研 究 表 明, 这 些“ 天 才 ” 们 都 拥 有 一 种“ 直 觉 图 像 ”(Intuitive
尼 古 拉· 特 斯 拉(Nikola ▲ ▲ Tesla,1856 ~ 1943), 美国著名电机工程师和发 明家
。。。。。。。
购买新书请拨打网站底部电话。谢谢,祝愉快!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