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顺网站研究 →  活动动态 → 研究浏览: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6953 更新时间:2012-02-06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7-07 15:51  

 

 
 
  
  5月31日,“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创意的作品《物之道》和画坛大师吴冠中教授创意的作品《生之欲》左右对称地摆放在展馆门口,成为本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两位学者虽相隔万里,但多年以来,多次联袂策划对艺术与科学的研讨;此次,他们各自独立创意的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竟然像双胞胎一样,出现惊人的一致,激情与对称相互交融。他们的作品轰动了科学界和美术界,引起了媒体的关注。6月1日下午,李政道教授与吴冠中教授,在清华同方大厦多功能厅里,携手接受了众多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

李政道教授在长期艺术研究中发现,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除了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更能表达科学的内容;科学则在追求和表达真理的普遍性的同时,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科学和艺术在一定层面上是相通相联的。

李政道说,他研读屈原的名篇《天问》,发现这是大诗人用诗的形式写就的宇宙学论文,屈原在2500年前就在诗中巧妙运用了几何学和物理学的对称性原理,提出了地球是圆的,可能是个东西、南北不一样长的扁椭圆球体。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一系列观察,李政道认为: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与艺术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必须搞清楚科学与艺术为什么能结合?结合的基础是什么?它们的结合对当代科学、艺术和社会文化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理论问题。

长时期的思考和研究,李政道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第一,科学与艺术的本源是一致的,两者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新;第二,科学与艺术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是用人类的想像、用人类的创新手法唤起人们意识里的情感,这种情感越真挚,表现的艺术就越优秀、反响就越普遍、就越能够跨越时空。科学是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劳动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与探索;第三,科学与艺术是人类不同的文化范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学,它们的结合和交流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吴冠中的作品《生之欲》,就是把宏观的人类的情感寄托在微观的蛋白基因上,将人的生命和欲望连在一起。它使我们了解,什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产生的创意;第

四,科学与艺术结合有利于科学、艺术和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为,科学可以因艺术情感的介入更富有创造性,艺术可以因吸取科学智慧而更加绚丽多彩。

一同接受记者集体采访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教授,对科学和艺术两者关系的理解,既独到又鲜明。曾经学过电机专业的吴冠中认为,分析中国的绘画最需要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绘画中处处有科学,绘画其实就是分割和利用平面的科学。“对称”被公认为是美的一种因素,我国传统艺术处理中更大量运用对称手法,但是对称中却隐藏着错觉,对称而并非绝对对称才能体现美。绘画中运用的几何对称手法,增加了艺术的魅力,这是将科学中对称含不对称的秘密联系到艺术中的共性原理。

吴冠中教授长期探索用点、线、面,黑、白、灰及红、黄、绿有限数种元素来构成千变万化的画面,拓展画幅,在点、线的疏密组合中体现空间效应。这正应了物理学中复杂性对简单性的新课题,自然界中许多极复杂的现象却是由最简单的因素构成,这也就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响应。

吴冠中谈到《生之欲》的创作感受时,神采飞扬地说道:搞展览前,清华大学生物研究室组织艺术家观看微观世界,看到蛋白质时,他忽拉一下子就跳起来了,因为那个东西特别活跃,它们被放大以后,表现得很拥挤,它们跳舞、拥抱、打架、格斗,真想不到,那种韵律就像狂草!为什么它们好看?因为生命的活跃,美中诞生了生命,生命中有美,艺术创作的情感就因为身心都已经处于运动之中。吴冠中认为,新的艺术情思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新的艺术技法。同时,材质、科技等等的迅速发展又启示了新的艺术技法,促进了艺术的变革。

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吴冠中认为:人类生活在科学与艺术之中,这两者的关系本来是和谐统一的,典型的例子是达?芬奇,科学和艺术谁也离不开谁。

科学和艺术原本就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原本是和谐的、互动的,两位大师的阐述,让我们感受到旷世之美的艺术作品正是产生于这种氛围之中。(李政道、吴冠中的激情创意)(赵雪)
 
  稿源: 北方网·专稿   编辑: 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