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顺网站动态 →  艺术评论 → 动态浏览:面迎朝阳——李兆顺其人其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面迎朝阳——李兆顺其人其艺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520 更新时间:2016-09-02 

作者:水木

  当今画坛,李兆顺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不仅在现代中国画家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推动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李兆顺是清华大学研究艺术右脑开发和自然科学右脑开发画创始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副教授;国际右脑科学与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家学会理事;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影响中国的当代书画大家”等荣誉称号;中国艺术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其作品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多次获艺术成就奖,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吴冠中先生曾为之题词:“王维是文人画的首创者,兆顺是自然科学画的开拓者。”先后师从杜大恺、齐石、吴冠中等诸位大家。

  他一直遵循一种做人老实,做画张扬,做人念旧,做画创新的理念,在各位导师的指导下,努力实践,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学科互补,色彩独特

  他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更是艺术家,主动地投身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而是从艺术与学术本身出发,思考和解决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本位问题,特别是对艺术的本体问题的思考比许多人要深入的多,已超出了其他画家。他奉献给当代中国画坛的不是某一种“功夫”,而是未被扭曲的个性,他特别推崇导师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技巧应让位于思考”。所以他的艺术历程不是追求某种艺术技巧、某种艺术“功夫”的过程,而是不停思考的过程。

  他进行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创立右脑开发画,在当前的中国画坛大环境下大气氛中,不但需要勇气和坚韧,还需要习惯孤独,基于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科学与艺术的热爱,他曾说过他愿意做一名艺术的“苦行僧”。

  他的作品为教育服务,既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右脑开发,更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以简洁、轻快的笔法、色彩与形式节奏的精致处理,尤其是对色彩和点线节奏的敏感,确实是他艺术上的优胜之处。特别是将西方丰富的色彩关系,应用于中国画之中更是一种标志性的特色。如果说南有黄宾虹以“黑”为主的用传统笔墨表现的水墨山水,北有于志学以“白”为主的用新式光影表现的冰雪山水。那就可以说中有李兆顺以“色”为主的用意象感觉表现的“印象”山水了。

  他的一系列超越于体裁特征的中国韵味,是他同时耕耘科学与艺术两方园圃才有的收获。在中国画坛中像他这样既长于科学又精通艺术的少之又少,他认为是艺术给予了科学创新发展的灵感,而科学又给予了艺术创新发展的内动力,就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二、富于形式美感,充满音乐律动、生命活力

  题材对于他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供发掘的形式美,无论是宇宙苍穹,还是微观世界,他都能建构出形式结构关系,这就使他的画与所谓的主流画家的作品有明显的不同,他不是为了宣传某种政策,纪念某一事件而画,而是为探求绘画形式,营造情调和意境,以“摆脱一切客观,利害的约束”的心态作画,他的这种艺术观念,历经各种磨炼而不改变。他常常依仗对视觉形式特殊敏感的眼力,大胆截取最具形式感的景物,纯化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关系,突出自由多变的笔触和色调的表现性,使他的作品显得单纯而多变,并且总是充溢着生命的动感。所以从他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音乐性,那是由点、线、面和色彩构成的节奏和韵律。

  他的作品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律动,这种韵律并非自然界所固有的,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通过黑、白、灰表现点、线、面、节奏的激情。这类似于音乐创作——作曲家被某种事物感动,创作出以这一事物为标题的作品,但作品的核心并不是这一事物,感动我们的是作曲家想象、组织出来的音响、旋律和节奏,他的作品吸引我们的不是他在画上再现了自然的客观形式,而是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活力的痕迹。

  三、区别传统,融汇中西优势,富于中国精神

  他与所谓“传统”的画家不同,他不是在激越之后归于淡泊,而是一直拥有新的激越——他要远离传统笔墨,传统图式的前提下追求中国文化精神,他的作品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异于既往的、流溢着生命光彩和生命活动的天地。

  由于他不同于所谓“传统”的画家,他在创作上具有广阔的自主空间,那是他走南闯北、东寻西找、上下求索之后得到的自由,他与那些“传统”画家之间的差异在于他要越过传统笔墨、传统图式去追求由中国文化精神自然生发的感情境界。他不认为离开前人技法经验会妨害中国艺术传统的延续,而且认为这将使这一传统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他的作品虽然在技巧、章法上远离传统绘画形式,但在艺术术精神上却是与历代大师们灵犀相通。如果我们不把伟大的绘画艺术只看作一种技艺、一种功夫,而看作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就会认为他正确地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他既不同于中国的所谓“传统”画家,也不同于西方的抽象画家,文化记忆是他挥之不去的创作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审美观念、潜藏于他内心深处,这不但没有妨碍他的艺术创新,反而有助于他个性风彩的形成。他常常强调从形式结构角度观看选择题材,并且在形式之外,还有他关注的东西,以文化心态去观看和对待自然物象,这主要是源于他拥有中国文化的心境,是他艺术活动的基础。

  他拥有自己的艺术传统观,他不但放弃了各种皴法、描法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程式,也不采用诗、书、画、印结合的创作方式。在他看来艺术创新不能“新壶装老酒”,必须要吸收西方艺术的营养,要创造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走向世界。

  他虽然不崇拜传统笔墨程式,却最能发挥水墨语言的多样表现性,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出了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作品,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术的道路。

  他不但年轻,又时逢盛世,无需“苦难的机遇”。东海边已升起一片紫气,他即将面迎朝阳。

水木(清华美院教授)

 

图为李兆顺客厅一角。